聯系熱線
混響時間是廳堂音質或稱室內音質的重要評價指標,從混響時間的長短,大致可以判斷廳堂音質的好壞。雖然研究發現,混響時間大致相同的兩個大廳,其音質有時會有很大的差異,這表明混響時間對音質的評價是不完全充分,并不斷提出一些新的音質評價參量進行補充,如擴散,混響聲能比等。但這些參量計算和測量比較復雜,在設計中僅能定性考慮,而混響時間則計算簡單,一般設計人員容易掌握計算方法。在音質設計中能對室內的混響時間進行定量計算。由于對混響時間的測試方法簡單、正確,因此,工程竣工后又能對設計結果進行驗證。所以直至今天,混響時間仍為音質設計最重要的內容。
最佳混響時間是對大量音質效果評價認為較好的各種用途的廳堂,如音樂廳、歌劇院、電影院、報告廳、會議室、錄音室、演播室等實測的500Hz和1000Hz滿場混響時間進行統計分析,從而得到的混響時間稱為最佳混響時間。最佳混響時間與房間的用途和體積有關。對音樂廳用途的廳堂要求混響時間應長一些,如音樂廳、音樂錄音室等。對語音用途的房間,要求混響時間應短一些。各種用途房間不通體積500~100Hz漫長的最佳混響時間,對于低頻的混響時間比中頻容許長一些,一般在20%~50%左右,特別是音樂用途的房間,可以提升得較多一些。這樣不僅可以節省一些低頻吸聲材料,而且還能使聲音聽來更感渾厚豐滿。而對2000Hz以上高頻混響時間最好與中頻基本相同,但由于室內常用材料以及聽眾的高頻吸聲都比較大,加上空氣對高頻的吸聲作用,特別是大型廳堂如體育館等,空氣吸聲與其容積成正比,所以高頻混響時間會有所下降。一般容許比中頻(500~1000Hz)下降10%~20%左右,對音質不會有明顯影響。推薦的混響時間是一種統計值,該值也容許有一個范圍,因此偏離一點所謂的最佳值,并不意味著不佳。因為大家學習慣稱最佳混響時間,其實稱合適的混響時間更加確切。
電影院由于電影錄音時的錄音棚已考慮了對混響時間的要求,因此電影院要求的混響時間比較短,特別是立體聲電影院為了保證 聲像清晰,要求的混響時間比放映單聲道的電影院更短。